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1916-1996),安徽太湖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20年代随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随母亲看戏,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上中学时,就是业余国剧研习社的积极分子。1934年山东省立剧院到京招生,他应试被录取后赴济南学习。入学后初学小生,后从孙怡云学青衣,开蒙戏是《二进宫》。由于他会记简谱,接受快、成绩好,受到喜爱,接着又学《武家坡》;关丽卿也为他说了《六月雪》,技艺日增,实习演出赢得了济南观众的赞扬。在校期间向孙怡云学了《御碑亭》、《骂殿》、《三娘教子》、《牧羊卷》、《回荆州》;向郭际湘学习了《穆柯寨》、《战金山》;还向关丽卿学习了《二堂舍子》、《文姬归汉》等程派戏。从此,他对程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省立剧院迁往大后方重庆。赵荣琛是剧院的主力,毕业后,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大风剧社",在重庆演出了《玉堂春》、《战金山》、《宝莲灯》、《探母回令》、《十三妹》、《御碑亭》等剧,这些戏都是按照程派路子演出的。后经许伯明先生介绍,用通信方式拜在程砚秋门下,通过函授学习程派艺术,当时曾被誉为"重庆程砚秋"。这一时期学习演出的程派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青霜剑》、《鸳鸯冢》、《碧玉簪》、《朱痕记》、《金锁记》等。 1946年,赵荣琛得知程师到沪,遂飞赴上海补行了拜师典礼。同年,梅、程两派为提携后辈,各率其弟同台演出了《四五花洞》,轰动了上海。一次演《龙凤呈祥》,前、中、后孙尚香分别由赵荣琛、梅兰芳、程砚秋扮演,赵荣琛演以唱工吃重的"洞房"一折,获得成功,上海报界纷纷盛赞程派后继有人。 在上海一年多的时间里,赵荣琛向程砚秋学了《荒山泪》、《春闺梦》、《碧玉簪》、《锁麟囊》、《金锁记》、《文姬归汉》、《青霜剑》等程派戏和《玉堂春》、《御碑亭》、《桑园会》、《贺后骂殿》、《二堂舍子》、《汾河湾》、《三击掌》、《四郎探母》、《弓砚缘》、《祭塔》、《战蒲关》等传统戏,技艺大进。1947年赵荣琛回到北京,用秋声社班底,以"大风剧社"的名义在北京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赵荣琛去大连、抚顺等城市演出,参加了东北京剧实验剧团,任艺委副主任。1956年调南京市京剧团任团长。1959年在北京参加了纪念程砚秋逝世一周年演出活动,演出了《荒山泪》。1960年调北京市青年京剧团任团长。1980年调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并兼顾问。1981年应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的邀请赴美国讲学,讲授中国戏曲与程派艺术。 赵荣琛的嗓音亮而不失沉郁、凝重、清越高远;他的表演温文端庄、清淡静雅;他的唱念细致入微、凝重沉厚。 他演出的程派剧目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新编的或在传统戏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纯粹程派戏,如《青霜剑》、《窦娥冤》、《碧玉簪》、《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谐趣园》(《风流棒》)等;一类是传统老戏,但被程砚秋唱出了特色,如《贺后骂殿》、《汾河湾》、《朱痕记》、《御碑亭》、《祭塔》、《战蒲关》、《武昭关》、《玉堂春》、《四郎探母》、《刺汤》等;还有一些是赵荣琛自己参加改编、创作的,如《火焰驹》、《苗青娘》、《生死牌》、《婉娘与紫燕》、《皇帝与妓女》、《风雪破窑记》等。对于纯粹程派戏,他唱得酷似乃师;传统戏则能在严谨的规矩中表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至于自己创作演出的剧目,既保持了程派艺术的精华,同时还展示了他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70年代以来为培养青年演员孜孜不倦。80年代致力于程派声腔、表演艺术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唱段名称 | 剧目 |
---|---|
展鸾笺不由得寸心如剪 | 梅妃 |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说戏) | 荒山泪 |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实况) | 荒山泪 |
多蒙邻居对我言 | 武家坡 |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 锁麟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