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星辰闪烁 光照梨园——回眸京剧编剧人

2024-02-18 09:17 来源:京剧艺术网

   剧本乃一剧之本。有了好的剧本,一出戏的成功便有了扎实的基础。犹如盖楼一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固,闲庭信步。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编剧,特别是国粹京剧的编剧,他们孕育出一大批经久不衰、百听不厌的作品,为京剧宝库留下了珍贵的瑰宝。本人试图择要介绍若干位名编剧。
   提起京剧编剧人,首当其冲应是翁偶虹,他自幼喜爱京剧,以票友身份、花脸行当演于北京各戏园子。1930年加盟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开始编写剧本,在之后的50多年间,创作剧本130余部,其中110多部被排演,是历史上最高产的剧作家,梅兰芳、程砚秋、金少山、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叶盛兰等名角均是排演了翁先生的剧本而名声大震。在这多剧作中,必先提到70多年来热演的《锁麟囊》,这是1939年翁先生为程砚秋编写的第一个本子《瓮头春》时,二人聊出来的一个“珍宝袋子”。程先生拿出《剧说》中转载的《只麈谭》“赠囊”的一则短故事,使翁先生才思大开,编写出程先生悲剧剧目之外的又适合程派排演的首出喜剧。故事是素材,但剧名是顺理成章叫《赠囊记》呢,还是点睛起个响亮的名字,翁先生做了调查工作,他了解到山东民俗有女儿出嫁父母赠藏有金银之袋,名为贵子袋又必是母亲特制的事例,以“麟儿”象征贵子,定为《锁麟囊》,1940年4月29日程先生在上海黄金戏院上演,颇受好评,70多年来,除特定时期外,一直受戏迷热捧,成为程派经典保留剧目。这出戏的成功固然是程砚秋的唱腔魅力,也是剧本提供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扶危济贫、知恩图报以及对势利小人的辛辣讽刺,在观众中引起正能量的反响之由。同时,翁先生在剧中引用哲学的观点,揭示了富与穷之间辩证性的变化,还间接地提出了对下一代不应娇生惯养的话题,放在现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此外,唱腔的精美,人物心态的描写都堪为水平之上,因此这戏不火也难。
   翁先生之后又协助李少春改编了《野猪林》,演出大获成功,但他坚持不采纳李少春把自己列为编剧的意见,他说,戏完全是李少春编剧,我只是参加了一些意见,表现出先生的高风亮节。抗战胜利后,他编写了《百战兴唐》《周瑜》《十三太保反苏州》《投笔从戎》《窦尔敦》等。
   新中国建立后,翁先生听到郭沫若的学术报告中“团结团结再团结”的话语,想到传统戏《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会》,三出戏连演更可以深入团结的主题,主演他想到了李少春、袁世海,剧的主题是以国为重,不计私见,人物上褒扬蔺相如的大度,也称道廉颇知错必改。
   翁先生妙笔生花,《将相和》使李、袁大火一场,谭富英、裘盛戎也上演,各有千秋,奚啸伯、苏维明,李万春、景荣庆亦排演,马连良自香港回北京,约袁世海助演了此剧。1951年北京市文化局评定该剧为优秀剧目,吴晗颁发了奖品。1952年文化部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该剧荣获剧本奖。如今,新编的《将相和》已成为一部传统保留剧目,经常现于舞台。翁氏的名作还有《响马传》《周仁献嫂》等。
   李少春的《闹天宫》出国演出十分受欢迎,周恩来得知后提出扩大篇幅,编排一部《大闹天宫》,并提出三点意见,写出悟空的彻底反抗性;写出玉帝的阴谋;写出悟空以朴素才华斗败舞文弄墨的天喜星君。这个任务又落在翁老身上。出国演出的《闹天宫》是他与李少春1951年在《安天会》基础上改编的,要“大闹”一场,翁老靠着深厚的艺术积淀,增写了五场戏,又精雕细刻,戏迷十分赞赏,不仅出国受热捧,还在国庆10周年时于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国贵宾。1951年后编写了《李逵探母》《响马传》《摘星楼》《高亮赶水》《桃花村》《窃符救赵》《西门豹》等,1977年创作了《小刀会英雄传》。
   此后,与阿甲合作改编的《红灯记》亦是翁老的一个大手笔,虽然创作过程坎坷,但自1964年演出以来受几代观众喜爱。他善于根据舞台艺术规律,组织剧本的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是为金牌编剧。
   剧作家罗瘿公1872年生于北京,曾为程砚秋编写《梨花记》《龙马姻缘》《花筵赚》《青霜剑》《鸳鸯冢》《红拂传》《花舫缘》《风流棒》《玉镜台》《孔雀屏》《赚文娟》《金锁记》等。
  金仲荪1879年生于浙江,为程砚秋编写了《碧玉簪》《玉狮墜》《斟情记》《陈丽卿》《文姬归汉》《梅妃》《荒山泪》等,《春闺梦》是金氏取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编写而成,被列为五四以后优秀剧目。《荒山泪》于1956年拍成电影,《碧》《文》,《梅》和以上两剧现今还常上演。
  陈墨香,湖北人,1937年为程砚秋编写《费宫人》取自《铁冠图》,创用立体布景,演于新新戏院。为荀慧生编写了京剧《钗头凤》《元宵谜》《丹青引》《香罗带》《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红楼二尤》等,并整理了全本《玉堂春》《辛安驿》等多部,对荀派形成、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田汉,湖南人,既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带头人,新中国文艺界领导者,又是名编剧,他根据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编创了同名京剧,由张君秋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演出,其中“碧云天黄花地”等唱词美不胜收。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京剧《谢瑶环》虽在演出后不久便横遭批判,但明珠之光仍放光彩。更要提到他根据《金钵记》改编的《白蛇传》盛演不衰,尤其是他应赵燕侠之请,挥笔而就的一段“小乖乖”经李慕良谱曲,广为传唱。从而留下了一句佳话,叫做“田词、李曲、赵唱”。他曾编写了《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岳飞》《情探》《双忠记》《武松》《金鳞记》(与安娥合作)等戏曲剧本十余部。
   齐如山,河北人,早年留学西欧,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对梅兰芳的剧本提供修改意见,成为契友。1916年与李释戡等为梅氏编排《一缕麻》《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千金一笑》等,对京剧改良进行了尝试。著有《京剧之变迁》《梅兰芳艺术一斑》等多部,合称《齐如山剧目丛书》 。
   阿甲,江苏人,原名符津衡,1942年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他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参与编演了《松花江上》《钱守常》等。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总导演,参与编导了《赤壁之战》《凤凰二乔》等。著有《戏曲表演论集》等书。
   欧阳予倩,湖南人,编剧兼演员、导演,自编自演了京剧《馒头庵》《宝蟾送酒》《人面桃花》《梁红玉》《潘金莲》《桃花扇》等。著有《自我演戏以来》等书。
   罗合如,湖南人,1938年至延安,与阿甲等合作,编写了《松花江上》《刘家村》《进长安》《鱼腹山》等新戏,著有《演员的道德》等书。
   周玑璋,河北人,编写了京剧《小仓山》《黄泥岗》,与人合作昆曲《琼花》《墙头马上》《拜月亭》等。
   齐燕铭,北京人,1943年在延安参与平剧(京剧)《逼上梁山》的创作,1945年,参与创作《三打祝家庄》 。
   马彦祥,浙江人,编辑兼导演,1953年改编导演了京剧《柳荫记》,著有《戏剧概论》等书。
   范钧宏,原籍浙江,出生于北京,解放后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剧本创作,1955年到中国京剧院,创作,改编(部分与他人合作)了《杨门女将》《强项令》《九江口》《满江红》《除三害》《蝴蝶杯》《三座山》《白毛女》《蝶恋花》等30余部,《杨门女将》拍成电影后获百花奖。
   陈西汀,江苏人,1951年起任江苏京剧团,上海京剧院编剧,创作改编的剧目有《屈原》《潭渊之盟》《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长平之战》《淝水之战》《三元里》《红色风暴》等,《尤三姐》被拍成电影。
   马少波,山东人,原名马志远,曾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等职,剧作有京剧《闯王进京》《木兰从军》《关羽之死》《正气歌》《明镜记》等。
   史若虚,山东人,1940年在八路军前线剧团参加京剧《孔雀东南飞》演出,并创作了京剧《亡宋鉴》《荡家恨》 。解放后参加改编了京剧《碧波潭》《四川白毛女》等,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金素秋,河北人,京剧女演员,编剧。改编京剧有《白毛女》《阿黑与阿诗玛》(与吴枫合作)《黛诺》(与鲁凝、吴枫合作)和《多沙阿波》 。曾任云南京剧院副院长。
   陈亚先,湖南人,编剧《曹操与杨修》曾轰动剧坛。
   戴英禄的作品为《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与《曹杨》共为尚长荣三部戏。
   李丽编写了《成败萧何》,徐城北为李世济编写了《武则天》。
   女青年编剧李卓群的小剧场京剧三部曲《惜姣》《碾玉观音》《春日宴》深得青年观众的喜爱。
   作家汪曾琪在编创现代戏中有很大功劳,裘盛戎,赵燕侠版的《杜鹃山》《芦荡火种》(后易名《沙家浜》),《红岩》(一名《山城旭日》 )均出自他的手笔,“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智斗”一折中五言绝句的唱词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在三三四和七字唱词中脱颖而出,拔了头筹。他随剧组深入生活,加之自身功底,妙笔出神入化。汪先生为裘盛戎编写的描写一位退休老工人不顾疲劳冒雪传送公用电话,支援国家建设的小型京剧《雪花飘》亦很感人,已由方荣翔配像拍成电视片。他还编写了《范进中举》 。
   军旅作家阎肃是为多面手,不仅歌曲创作多多,歌剧《江姐》堪称典范,对京剧也有很大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他随剧组到渣滓洞体验先烈的狱中斗争生活,编创《江姐》,后被扼杀。在杨秋玲、张曼玲版的《红色娘子军》大改大动过程中,阎肃起了主要作用。2014年战友京剧团丁晓君复排时,又请阎老作了一些修改,删去了一些过时的内容和个人崇拜的唱词念白,破了样板戏不能动的“戒条”,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现任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的80岁高龄的张永和先生,他的编剧生涯达60年,作品众多并覆盖了多个剧种,最有光彩的要说是京剧《风雨同仁堂》 ,为了创作这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展示中华老字号企业诚信敬业,扶危救困而名扬海内外的作品,他多次深入企业体验生活,挖掘养份,提取可贵之精华,剧本一经搬上舞台后便不同凡响,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金奖。2014年底,北京京剧院特地举办《风雨同仁堂》演出纪念和张永和先生编剧生涯纪念活动,该剧以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演出的形式面见观众。在该院新编历史剧,近代戏展演中,《风雨同仁堂》再一次赢得了观众。
   他编写的京剧剧本还有《武则天》《四美图》《嫦娥》《宋氏三姐妹》《孟母三迁》《七夕情缘》《孔圣母》《则天大帝》《戏迷家庭1、2、4》昆曲有《贵妃东渡》,北京曲剧有《烟壶》《龙须沟》《珍妃泪》等,绝大部分都搬上了舞台并受好评。作品多次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老舍文学创作奖等众多大奖。不少作品还改编为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目前张老仍在著书立说,主编《京剧经典剧目艺术赏析》 ,还在央视戏曲频道等多项活动中担任撰稿,策划。在盛世和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艺术总监,为国粹艺术奉献着。
   报人出身的蔡赴朝编写了《赤壁》《下鲁城》《正考父》等京剧剧本,并由北京京剧院演出亦得到观众喜爱。同为报人的宗春启老师凭着深厚的积累,创作了《清官寇准》《宝玉挨打》等剧本。
在上海、天津、湖北、沈阳、山东等地也活跃着一批京剧编剧,笔者不一一表述了。
   星辰闪烁的编剧数不胜数。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至今打动人心,《三打陶三春》一口气演了三百场,还被老外们交口称赞,拍了电影。他还改编了京剧《武则天》 。王雁的《赵氏孤儿》成了马连良重量级的代表作。吕瑞明的《红灯照》是响应毛泽东的提议,塑造了近代抵御外辱的巾帼英雄。他与范钧宏合作的《杨门女将》让一批刚毕业的梨园新秀有了用武之地,并火了半个多世纪。吕先生奉命根据舞剧《草原儿女》编写了京剧《草原兄妹》,集中了张春华、李光、刘长瑜、刘琪等名角创排,但因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无法再现舞台。史学家吴晗听到毛泽东要求写海瑞的话,又应马连良之邀,写了《海瑞罢官》上演后不久便成了“文革”的导火索。孟超的《李慧娘》也遭厄运,被康生先褒后批,斥为“鬼戏”“大毒草”,此乃编剧之悲剧。
   如今荒唐年代已过去,编剧们可以施展才华讴歌民族史,中国梦。作为戏曲编剧与影视剧,话剧编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真懂戏曲,唱词要与唱腔合拍对应,甚至还要照顾到演员的特点,这便不是词句合辙押韵的底限要求了,因此,戏曲编剧是难求的,也是可贵的。近年来,虽有一些中青年戏曲编剧初露头角,但与前辈相比仍有差距,寄希望于新生一代,在实现中华复兴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创造出好的作品。
   拙文定是挂一漏万,望大家指教。

猜你喜欢